恭喜五凌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湖南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龍浩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恭喜五凌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湖南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綜合能源系統優化調度方法與裝置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3902339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5-06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111329448.4,技術領域涉及:G06Q10/0631;該發明授權一種綜合能源系統優化調度方法與裝置是由龍浩;張文棟;劉子琨;劉晨;梁濤;葛群;劉亞祥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1-11-10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綜合能源系統優化調度方法與裝置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綜合能源系統優化調度方法及裝置,方法包括獲取待調度周期內綜合能源系統中供能設備的性能參數、逐時運行參數及用能設備的逐時需求值;構建動態規劃模型,動態規劃模型的決策優化目標為調度周期內各個時段總運行成本最小,其狀態轉移方程是根據性能參數、逐時運行參數和逐時需求值確定的;對動態規劃模型進行尋優,確定綜合能源系統的調度方案。本發明考慮了熱泵性能參數隨運行工況的變化以及熱泵、儲能等的耦合利用,且解決了耦合能源系統中地源熱泵導致的地下土壤熱失衡問題。本發明利用基于動態規劃的遺傳算法求解能源系統調度問題,兼顧了調度問題求解的全局優化性和快速性,能夠使系統高效節能、長期穩定運行。
本發明授權一種綜合能源系統優化調度方法與裝置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綜合能源系統優化調度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獲取待調度周期內綜合能源系統中供能設備的性能參數、逐時運行參數及用能設備的逐時需求值;構建動態規劃模型,所述動態規劃模型的決策優化目標為調度周期內各個時段總運行成本最小,所述動態規劃模型的狀態轉移方程是根據所述性能參數、逐時運行參數和所述逐時需求值確定的;對所述動態規劃模型進行尋優,確定所述綜合能源系統的調度方案;所述供能設備包括蓄熱裝置、蓄冷裝置和熱泵機組;所述蓄熱裝置和所述蓄冷裝置均與熱泵機組連接;所述熱泵機組包括多個熱泵,所述熱泵為空氣源熱泵、水源熱泵和地源熱泵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動態規劃模型的狀態轉移方程包括蓄熱裝置對應的狀態轉移方程和蓄冷裝置對應的狀態轉移方程;所述蓄熱裝置對應的狀態轉移方程如第一公式,所述第一公式為: 式中,為待調度周期內t時段末蓄熱裝置的蓄熱容量,為待調度周期內t-1時段末蓄熱裝置的蓄熱容量,δh為蓄熱裝置的散失系數,為蓄熱裝置的蓄熱效率,為蓄熱裝置的放熱效率,Δt為待調度周期內t時段的時長,Vth根據第二公式確定,所述第二公式為: 式中,為t時段熱泵機組中第i個熱泵制熱量的輸出值,MHP為所述熱泵機組中熱泵的總數量,為t時段用能設備的熱負荷需求值;所述蓄冷裝置對應的狀態轉移方程如第三公式,所述第三公式為: 式中,為待調度周期內t時段末蓄冷裝置的蓄冷容量,為待調度周期內t-1時段末蓄冷裝置的蓄冷容量,δc為蓄冷裝置的散失系數,為蓄冷裝置的蓄冷效率,為蓄冷裝置的放冷效率,Δt為待調度周期內t時段的時長,Vtc根據第四公式確定,所述第四公式為: 式中,為t時段熱泵機組中第i個熱泵制冷量的輸出值,MHP為所述熱泵機組中熱泵的總數量,為t時段用能設備的冷負荷需求值;當所述熱泵中有地源熱泵時,所述動態規劃模型的狀態轉移方程還包括地源熱泵對應的狀態轉移方程;所述地源熱泵對應的狀態轉移方程根據第七公式確定,所述第七公式為: 式中,為待調度周期內t時段末地源熱泵從土壤中提熱總量或向土壤中釋熱總量,為待調度周期內t-1時段末地源熱泵從土壤中提熱總量或向土壤中釋熱總量,為t時段地源熱泵制熱量的輸出值,為t時段地源熱泵制冷量的輸出值,COPtGHP,h為t時段地源熱泵的制熱系數,COPtGHP,c為t時段地源熱泵的制冷系數;所述動態規劃模型的決策優化目標如第十一公式,所述第十一公式為: 式中,為第i個供能設備單位供能輸出的維護費用,為第i個供能設備在t時段內的供能輸出,Ept為t時段的電價,為t時段的購電量,Xt為決策變量且為地源熱泵在待調度周期內從土壤中提熱總量或向土壤中釋熱總量,為待調度周期內t時段末蓄熱裝置的蓄熱容量,為待調度周期內t時段末蓄冷裝置的蓄冷容量,SOCt待調度周期內t時段末蓄電裝置的荷電狀態。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五凌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湖南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410004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五凌路188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