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吉林大學王東方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恭喜吉林大學申請的專利一種自補償按鈕式電流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4371338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3-21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210058091.9,技術領域涉及:G01R19/25;該發明授權一種自補償按鈕式電流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是由王東方;劉帥;趙子琪;韓鴻翔;呂明樺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2-01-19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自補償按鈕式電流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屬于電流測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補償按鈕式電流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其中上端蓋、定位板與封裝通過螺栓固定,上端蓋、定位板、封裝各有一個圓弧形槽,以實現被測電纜的定位;封裝內部下底面有多個高度不同的凸臺,且每個凸臺距封裝內壁面的距離不同,凸臺上固定有壓電層,壓電層上固定有永磁體,每個凸臺上固定的所有結構與尺寸完全相同,在與四個圓弧形槽組成的圓孔中軸線平行的內表面上固定有單片機;本發明可對直流電流和交流電流進行測量,并且可自供電,具有高線性度、高精度、結構簡單、便于維護、應用范圍廣等特點。
本發明授權一種自補償按鈕式電流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應用自補償按鈕式電流檢測裝置的電流檢測方法,其中自補償按鈕式電流檢測裝置包括上端蓋1、定位板2、封裝3、永磁體4、壓電層5和單片機6,其中封裝3的上方依次設有定位板2和上端蓋1,上端蓋1、定位板2和封裝3通過連接螺栓7固定在一起,且上端蓋1底部設有的第一圓弧形槽101、定位板2上設有的第二圓弧形槽201以及封裝3頂部設有的第三圓弧形槽307共同構成用于放置被測電纜的圓形通孔,封裝3內部設有多個位于圓形通孔下方的高度不同的凸臺,且每個凸臺距離封裝3的前壁內側面308的距離均不同,每個凸臺上均固定有與對應凸臺頂面形狀和尺寸相同的壓電層5,壓電層5上固定有與對應壓電層5頂面形狀和尺寸相同的永磁體4,在與圓形通孔中軸線平行的封裝3的前壁內側面308上固定有單片機6;其特征在于,電流檢測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步驟一,通過圓形通孔將電流檢測裝置固定在被測電纜上,即將被測電纜穿過圓形通孔,再用連接螺栓7鎖緊上端蓋1、定位板2和封裝3將被測電纜壓緊在圓形通孔內;步驟二,被測電纜中的電流產生的磁場使永磁體4受到電磁力,進而壓電層5產生微形變,各個壓電層5的輸出電壓都與被測電流值呈線性關系,對于該電流檢測裝置中任意一個壓電層5輸出的電壓U,其公式如下;對于直流電流: 對于交流電流: 其中: 其中kp為壓電層5的楊氏模量,mp為壓電層5的質量,ωn為壓電層5的固有頻率,ω為交變電流的頻率,ξ為壓電層5的機械阻尼,Cp為壓電層5的電容,d33為壓電常數,I為被測電流幅值,以通過永磁體4質心并垂直于永磁體4上表面的直線為z軸、以通過永磁體4質心、垂直于z軸并正交于第三圓弧形槽307中軸線的直線為x軸建立電流檢測裝置坐標系,以雙芯的被測電纜中軸線為u軸,取過永磁鐵4質心的電纜橫截面,取每一芯導線截面形心連線為v軸,w軸與u、v兩軸正交,建立被測電纜坐標系,Br為永磁體4剩余磁通量,Fv為被測電纜對永磁體4產生的沿v軸方向的磁場力,Hv為被測電纜產生的磁場強度沿v軸方向的分量,Hu為被測電纜產生的磁場強度沿u軸方向的分量,a為電纜內兩根導線中軸線之間距離;u、v、w分別為永磁鐵4質心沿u、v、w軸的坐標,△x、△y分別為電流檢測裝置沿x、y坐標軸產生的位移誤差,c、s分別為cos與sin的縮寫,c1、c2、c3分別代表電流檢測裝置沿x、y、z坐標軸轉動產生的轉角誤差的余弦值,s1、s2、s3分別代表電流檢測裝置沿x、y、z坐標軸轉動產生的轉角誤差的正弦值;步驟三,由于單片機6的輸出電壓U0與被測電纜中的電流幅值I呈線性關系,所有壓電層5的輸出電壓均經過單片機6進行解算,補償非均勻磁場和其對永磁體4產生彎矩導致的非線性誤差以及安裝過程中產生的安裝誤差,其中單片機6按下式計算被測電纜內的電流幅值,并根據計算得到的電流幅值轉換為自身的輸出電壓進行輸出:其中對于直流電流: 對于交流電流: U0=k0I其中k0為單片機6內的放大系數,U0為單片機6的輸出電壓,Ui為各壓電層5的輸出電壓。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吉林大學,其通訊地址為:130012 吉林省長春市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進大街2699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